用Doit.im实施GTD的五个阶段(二)处理

何为“处理”

收集之后需要尽快抽时间清空收集箱。此处的“清空”是指“识别你收集到的每样东西,确定它是什么,意味着什么,它需要你采取什么样的行动。”

“处理”和“组织整理”其实是一个过程的两个相连的阶段。但收集后的“材料”,还不能直接进入整理阶段,因为这时它们还不是具体的可执行的行动,你必须先对它们进行分析和处理,分析处理后产生的下一步行动,才是真正组织整理的对象。

处理前的准备工作

因为处理和组织整理是相连进行的,所以在处理之前,我们需要作一些准备工作:

确定你使用的软件和硬件运作正常

建立起相关目录——在Doit.im中,即建立起相关的“情境”。为大家操作方便,我们在系统中预设了“在家”、“办公室”、“电话”、“电脑”、“外出”五个情境,你可以根据需要添加新情境或删除这些预设的情境)

这样,你就可以在分析处理之后,直接进行组织整理工作,为相应的行动分配去向。

处理原则

可以开始处理了。但要谨记三条处理的原则:

从上到下:从收集箱的顶部开始,逐条的处理。处理的目的是尽最大可能迅速完成清空收集箱的工作,因而不能逃避对任何一件事的处理,一件完成才处理下一件。

一次一事:只处理一项内容可以迫使你集中全部注意力来作出判断,更容易确定该任务的具体行动。(GTD的作者指出也有极少数的例外,但他不提倡多任务同时处理。)

永远不再放回收集箱:拿到每项待办的任务,都要快速果断地思考它的实质和处理方法,永远不要把它又扔回收集箱。

处理的过程

处理过程的关键问题是:下一步行动是什么?

处理的过程就是要确定:为了达到完成这个任务的目的,要采取哪些具体可执行的行动。

处理的过程及在Doit.im中的操作:

1> 根据要处理的这项事务是什么,判断是不是需要着手采取行动。

2> 若不需要着手采取行动,则:

若是无用的垃圾 -> 在Doit.im中:点删除按钮,直接扔到“垃圾箱”;

若是目前没有采取行动的必要,但以后可能要处理 -> 在Doit.im中:若以后可能要做,但还没想好具体时间,则放到“择日待办”;若行动本身有具体时间,但目前不需要做什么,到快开始再决定即可的,则放到“日程” ,则到当天它就会进入“今日待办” ,你便不会忘记;

若是该信息具有潜在利用价值,能作为参考资料 -> 在Doit.im中:放到“择日待办”,加标签(如:参考资料),然后建立一个标签 = “参考资料”的”过滤箱“ ,以后只要将所有参考资料都加这个标签,则都能在该自定义箱子中看到。还可以将这些资料设定相关项目,比如“设计”,这样,在“参考资料”的”过滤箱“中,可根据项目查看不同类别的资料。

在Web版页面左下角的

3> 若需要着手采取行动,则:

首先回答:你承诺完成哪些工作,达到哪些目标?具体的下一步行动是什么?

a) 如果当前事务本身就是一个具体的行动,或是执行单步骤任务就能达到目标:

若两分钟内就能完成 -> 立即执行;

若超过两分钟,且有人比自己更适合执行此任务 -> 指派他人(在Doit.im中:“转发”给他人即可);

若超过两分钟,且自己是最适合执行这个任务的人 -> 推迟执行(在Doit.im中:若是确定具体时间的任务,记录到自己的“今日待办”, “明日待办” , “日程” 中;若是需要着手但没有确定具体时间的,则可将此任务放在“择日待办”。

b) 如果当前事务是多步骤任务,则:

将当前事务作为一个项目(GTD中的项目即多步骤任务),放到项目列表中(Doit.im中有专门的项目列表);

集中精力将该项目的各个步骤分解出来,作为该项目的各任务行动(最好通过思维脑图的方式进行)

分解出来后,每个步骤都是可执行、可操作的具体行动,则就能按 a)进行

提示:

一般的任务,集中精力想几十秒就能想出下一步行动是什么,比如要“邀请宾客参加我的婚礼”(上图中的例子),思考后就能得出,下一步行动就是要“列出待邀宾客名单”,然后“逐个打电话邀请以确定来参加的人数”。但对于具体行动繁多的任务,David建议头脑风暴的形式。而我们自己在实践中也发现,用思维脑图来做头脑风暴分析出可执行的具体行动是不错的办法。

同时,在实施David提出的将不同的行动任务归入到各类文件夹的理论时,Doit.im系统中的”过滤箱“很适用。”过滤箱“是一个强大的功能,目前可以通过各类条件叠加过滤出你需要的任务,之后我们会把”过滤箱“做得更好用。

· 使用贴士

您的问题仍没有得到解决?
联系我们